自从《侏罗纪公园》大放异彩之后,全球范围内便掀起了一股恐龙热潮。而接下来的《侏罗纪世界》系列,凭借震撼的特效和扣人心弦的剧情,更是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,成为不可忽视的娱乐现象。然而,细细品味这一系列作品背后的内容,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:这到底是科学的大胆设想真正的实盘配资平台查询,还是纯粹的虚构与童话故事?
首先,从科学的角度来看,《侏罗纪世界》系列的核心设定——恐龙复生,实在充满了无法逾越的障碍。影片中,科学家通过从琥珀中吸取恐龙血液的蚊子提取DNA,再通过现代物种基因填补其中的空缺,最后利用克隆技术让恐龙重现世界。然而,现实中琥珀的形成过程异常复杂。树脂包裹昆虫后,经过数千万年的高温高压,昆虫的有机物质几乎会被矿物质完全替代。科学家对琥珀中的昆虫进行研究时发现,昆虫身体常常被方解石和二氧化硅填充,形成化石。所以说,要从琥珀中的蚊子体内提取出恐龙血液,几乎是不可能的,更别提提取完整的DNA了。
接着,即便我们不考虑琥珀中有机物质替换的问题,DNA的半衰期也是一个让恐龙复生希望渺茫的难题。研究表明,动物DNA的半衰期为521年,每经过521年,DNA分子的化学键就会断裂一半。即便是在零下5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下,比如西伯利亚的冻土带,DNA也最多只能保存约680万年。然而,恐龙已经灭绝6600万年,远远超过了DNA的保存极限。因此,从复活恐龙的技术角度来说,电影中的情节无疑是脱离现实的,甚至更像是童话里的神奇魔法。
展开剩余60%再来,电影中展现的恐龙习性和行为,也和科学认知有很大出入。以《侏罗纪世界3》中的风神翼龙为例,这种史上最大的飞行爬行动物生活在白垩纪晚期。电影里,风神翼龙能够灵活地和飞机上下翻飞,展示出超强的机动性。然而,现实中,风神翼龙的飞行方式依然无法确定。由于缺少完整的骨骼化石,学者们只能根据推测来估算它的翼展长度,并提出不同的飞行方式。有人认为它可能因为体重大,主要依靠地面行走;也有学者认为,凭借其骨骼中的空心结构,它的体重或许只有250公斤,能够实现鼓翼飞行。但无论哪种假设,电影中风神翼龙灵活的飞行表现,都缺乏科学依据。
此外,电影对恐龙栖息地的描绘,也存在不小的偏差。在“侏罗纪”系列的设定中,恐龙和翼龙生活在一个人类设计的公园内,但根据科学研究,6600万年前的中生代,翼龙最适宜生活在河流、湖泊和海洋边缘。这些水域的热气流有助于翼龙飞行,而且水中鱼类是翼龙的主要食物来源。翼龙的颚部结构和粪便化石都支持这一点。所以说,电影中恐龙生活的环境,更多是为了配合剧情需要,而与科学事实大相径庭。
不过,抛开这些科学上的不严谨,《侏罗纪世界》系列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看,绝对是个成功的典范。它巧妙融合了各种先进的数字技术,利用计算机成像让恐龙等虚拟生物栩栩如生,数字影像处理技术使拍摄的场景更加逼真,虚拟动作捕捉技术让恐龙的动作自然流畅,影像合成技术则将现实与虚拟场景完美结合,为观众创造了身临其境的视觉享受。在主题呈现上,《侏罗纪世界》突破了传统好莱坞英雄主义的套路,设置了男女主角欧文和克莱尔,弱化了男性主导,彰显了女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坚韧与果敢,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。
总的来说,虽然《侏罗纪世界》系列在科学层面存在诸多漏洞,很多情节难以在现实科学中找到支持,更多偏向于虚构和童话真正的实盘配资平台查询,但它在电影艺术创作方面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奇幻色彩的视听盛宴,极大地激发了大众对恐龙和史前世界的无尽想象。因此,在欣赏这类影片时,我们应清楚区分科学与艺术创作的界限,既能尽情享受电影带来的娱乐体验,也要保持对科学的理性思考。
发布于:山东省九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